东风型内燃机车# 东风型内燃机车是中国第一代电传动内燃机车的代表车型,于1958年试制、经改进设计后于1963年投入批量生产的干线货运内燃机车,机车以仿制苏联的10L207E型二冲程中速柴油机为动力装置,标定装车功率为1800马力。通过改变机车的牵引齿轮传动比,使机车构造速度由100公里/小时提高到120公里/小时,用于干线客运。除了大连机车车辆厂外,戚墅堰机车车辆厂、成都机车车辆厂、大同机车厂也曾经生产过东风型与东风3型机车,总产量超过930台。从1960年代至1980年代,东风型内燃机车曾经是中国铁路内燃牵引动力的主力之一,被广泛运用于中国西北戈壁荒漠、中国东北大兴安岭等干旱缺水地区,以及线路坡度大、长隧道较多的中国西南地区。


2019年12月在四川大凉山之中找到最后的老东风

1976年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北京逝世。同年10月30日,“毛泽东号”机车命名30周年纪念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铁路的100多位先进机车乘务员在座谈会上,一致提出要求命名一台“周恩来号”机车。1977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通知铁道部,中共中央同意命名一台“周恩来号”机车。考虑到“毛泽东号”和“朱德号”都是货运机车,而且都是位于中国北方的北京铁路局和哈尔滨铁路局,因此铁道部决定在南方的上海铁路局,选取一台担当客运任务的国产内燃机车,将其命名为“周恩来号”。同年10月1日,上海铁路局展开“周恩来号”机车的推选过程,通知各分局在所属机务段的东风3型机车组中推荐一台机车,并上报铁道部候选。1977年11月,铁道部选定了上海铁路局上海机务段的东风3型0058号机车,在周恩来逝世两周年前夕命名为“周恩来号”,该机车组过去曾经驾驶KF型17号蒸汽机车。1978年1月1日,铁道部发布《关于命名“周恩来号”机车的决定》。

1978年1月5日,命名仪式在上海市政府大礼堂举行,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苏振华向“周恩来号”第一任司机长沈维忠颁授锦牌,会后在上海站举行了剪彩典礼。第一代“周恩来号”机车前端安装周恩来金色半身雕塑铜像,铜像下方“周恩来号”四个大字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亲笔题写 (1981年改为普通仿宋体),机车主要担当上海至蚌埠间的旅客列车牵引任务。1987年12月28日,“周恩来号”机车由大连机车车辆厂新造的东风4B型2106号机车替换 。1997年9月24日,为适应中国铁路第四次大提速,“周恩来号”机车又更换成戚墅堰机车车辆厂新造的东风11型内燃机车,并以周恩来诞生的年份数字“1898”为机车号码,2015年5月5日又更换为和谐1D型1898号电力机车。



2013年7月拍摄于大兴安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