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而言,校招既是为企业人才池注入新鲜血液,也是对自身经营形势持续向上的信心与期待。与过去两年校招静悄悄相比,今年秋招的“抢人大战”已从各互联网大厂早早开始。

但值得一提的是,经疫情洗牌后的就业形势、就业心理已然改变,对绝大部分企业与HR而言,“断更”的校招再度重启,意味着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之间需要更多信息以实现重新互联。

基于此背景,「薪智」市场人才数据分析平台特发布《2023毕业生薪酬报告(本科生版)》,本次报告覆盖半导体、能源化工、医药、制造、汽车、消费品、信息技术等共计10大行业,分别提供一线、新一线以及二线城市薪酬,供企业HR及高校应届生求职者借鉴。

 

一、从整体上看:疫后大学生就业形势渐趋明朗

近两年,高校就业难的问题持续被关注,总结难点大致来源于如下几点:

其一,人才供应持续增长。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继2022年首破千万后再创新高,为近两年人才市场源源不断提供新鲜血液。

其二,受疫情、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令市场整体人才需求量下滑,加剧人才消耗压力。特别是以疫情为影响因素之一,企业为降本增效而规模缩编、人员优化、扩张放缓,令就业形式更加严峻,对于缺乏就业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而言挑战更甚。

图片

对此,可从近三年各城市春招、校招招聘岗位需求变化趋势中看到些许信号,从2020年秋招经历校招峰顶,到2022年春招进入谷底,2022年的应届生就业环境无疑是寒冬。但值得庆幸的是,从此后的两轮校招市场数据看,大学生就业环境回暖趋势已渐趋明朗。

 

二、从城市维度看:起薪涨了,要求也更高了

在企业降本提效的主旋律下,企业招聘和录用标准也更高,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行情差了,但工资涨了”现象的产生,并从历年应届生毕业生薪酬数据中得到印证。以一线城市为例,2021年,本科应届毕业生平均薪酬标准为7,700元/月,2022届为8,200元/月,2023届为8,500元/月,自2021年至2023年涨幅超过10%。

以下节选部分行业在一线城市的毕业生薪酬数据简要分析,如需新一线、二线城市薪酬情况可文末下载完整版了解:

半导体行业:IT、工程以及研发类岗位仍是企业高薪主招对象。其中,IT类职能又以材料及设备、分立器件等细分领域薪酬水平最高,以一线城市为例,重点本科院校应届生在材料及设备领域薪酬可达13,600元/月,分立器件领域则高达14,500元/月。

处在持续深耕、精细化建设阶段,半导体行业作为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指向专业化、复合型等特征。

能源化工业:商业模式持续细化,薪酬水平领先于其他“隔壁赛道”。从2023届毕业生起薪来看,新能源整体领先于精细化工、矿业等细分领域。

图片
 

信息技术业:重点本科院校应届生“万元线”为分水岭,薪酬差距明显。以互联网领域为例,一线城市重点院校应届生从事IT类、工程类技术岗位,薪酬分别为14200元/月、12400元/月,而客服类、支持类岗位通常薪酬为9200元/月、8700元/月。

医药行业:IT类岗位依然是企业重金求才的主要区域。以一线城市为例,医药行业各细分领域中,重点本科应届生在IT类岗位以医疗服务领域最高,可达12300元/月。

专业服务业:知识密集、高技能、高附加值、高度专业化等特性凸显。例如检测服务,因防疫政策需要,检测需求高频,故而推动检测机构强化人员培训和设备投入,以提升检测效率与水平。

再如外包服务,企业为解决疫情期间人手不足的问题而将部分业务内容如采购、配送等外包给第三方,由此逐渐催生了外包服务的流程化与标准化,等等。

图片

 

三、从职能维度看:应届生起薪受院校、城市影响明显

作为影响应届生薪酬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职能的应届生进入公司所受薪酬待遇各有差异。比如技术类因其专业性、不可替代性等属高薪一族,而行政、客服等支持类岗位则薪酬竞争力水平较弱。
另外,伴随人才用留标准趋严,重点本科院校“光环”加持无疑为应届生获得有竞争力的薪酬提供可能,在IT类、工程类、支持类、服务类以及研发类等职能中均有体现。
例如研发类岗位,普通本科院校的应届生起薪为8700元/月,重点本科院校为11900元/月,同比涨幅为36.78%;服务类职能中,普通本科院校及重点院校对应起薪分别为7300元/月、10000元/月,同比增幅36.99%。此外,应届生薪酬水平还与所在城市密切相关,报告中均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