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教乃天道圣人通天教主所创立之教派。昔日鸿钧玄门第一大教。享有“诸佛参拜,万仙来朝”之美誉。

截教的道义思想是道法自然,强调个人修行。主张上道无德,下道唯德。抛弃繁杂的道德观念,一切皆以本心待之。大道五十衍四十九为定数,一线生机遁去,截教的教义正是截取这一线生机。截教行事气质逍遥洒脱敢破敢立,能破能立,以自身道法利剑,斩破世间种种虚幻、束缚。为众生截取一片生机!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门下多宝道人谎称广成子污蔑通天教主是“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但也由此可见截教广渡世人的主张。蓬莱岛碧游宫乃是通天截教的法脉道场。

话说鸿钧一道传三友,太上老君创人道教(简称人教、道教)、元始天尊创阐教、通天教主自立截教。由于太上老君行无为大道,元始天尊便代太上老君执掌人教事宜。故而鸿钧诗号有云: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

截教的教义:截,是指洞悉天道的意思.再以此为基础,截灭与天道相背离的事物。另一含义指截取一线生机,所谓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而遁去一。这遁去的一,就是截教所要截取的一线生机。

阐教与截教之争,是贯穿《封神演义》全过程的主线。明嘉靖时,明世宗曾赐给他最宠信的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一枚刻有“阐教辅国”的玉印。这一事件在当时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封神演义》的作者沿用了“阐教”这一名称。而相对于阐教,截教则有“截断”之意。

阐教与截教的斗争,在本质意义上代表的是不同教派之间的斗争。维护教派尊严和地位,是截教门人与阐教作对的共同理由。这是道教内部的派别斗争在文学中的反映。截教门徒通常自称“炼气士”(也包括阐教中的少数人如云中子等),所以一般认为是明代道士得势的丹鼎派与被排斥的吐纳派之争,此外还包括南宗、北宗,天师道与全真教之争。

教主:通天教主

法脉道场:蓬莱岛 碧游宫

嫡传弟子:多宝道人(掌教大弟子)、金灵圣母(二弟子)、无当圣母(三弟子)、龟灵圣母(四弟子)

二代弟子:赵公明、三霄(云霄、碧霄、琼霄)、羽翼仙、乌云仙、金光仙、灵牙仙、虬首仙、长耳定光仙(封神大战中背叛截教)、毗卢仙、金箍仙、九龙岛四圣(王魔、杨森、高友乾、李兴霸)、吕岳、罗宣、刘环、石矶娘娘,十天君(秦完、赵江、董全、袁角、金光圣母、孙良、柏礼、姚宾、王奕、张绍)、菡芝仙、彩云仙、九曜(崇应彪、高系平、韩鹏、李济、王封、刘禁、王储、彭九元、李三益)、二十八宿、随斗部天罡星三十六位、随斗部地煞星七十二位、等。

三代弟子:火灵圣母、殷商太师闻仲、混元一气仙余元、一气仙马元、李奇、周信、杨文辉、朱天麟、赤月神君、白水神君、青阳神君、赤血魔祖、紫眸鹫王、紫睛鹏王等。

四代弟子:胡雷、余化、等等。

立教至宝:诛仙剑阵(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诛仙阵图)

四大弟子

多宝道人

通天教主座下四大弟子之首,实力强大至极,代理师傅设立诛仙阵,在截教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化胡为佛后成为释迦牟尼多宝如来,尊西天极乐阿弥陀佛为师,道行修为更是登峰造极。击败冥河老祖,力压齐天大圣,在三界之中所向披靡,法力无边,又称“如来佛祖”。

封神一战中,通天教主摆诛仙阵于界牌关,座下大弟子多宝道人取诛仙阵图、诛仙四剑(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代师布阵。战斗中多宝道人一时大意,被广成子的镇山之宝——番天印砸中,仅仅被打一个跟头。

须知一般仙家早就被砸得身形俱焚,可见多宝道术高深至极。后太上老君与通天教主在其中争斗,把多宝道人用风火蒲团卷走。太上老君乃是人教圣人,掌管人道,因为人间界业力深重,难成仙道释迦牟尼多宝如来,民不修身。于封神一战后,逗留人间,点化世人。

春秋之时,太上老君带多宝道人,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多宝道人化为释迦牟尼佛降生中央娑婆世界,尊西天极乐阿弥陀佛为师,演小乘佛教,于人间界传播教义。(此外,陆压道人投身中央娑婆世界,为乌巢禅师,又有化身大日如来,为密宗教祖。)

佛教势大,地藏王菩萨尊西方教主阿弥陀佛法旨,入主地狱幽冥,率领亿万佛兵驻扎于阴山,发大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决心要收服阿修罗一族,使其皈依佛教,不再搅扰六道轮回。但地藏王菩萨神通不及冥河老祖,请释迦牟尼多宝如来佛帮忙。释迦牟尼多宝如来佛以大神通击败冥河教祖,使其回轮回池休养生息。

金灵圣母

法力极其高强,道行远胜阐教十二金仙,仅次于多宝道人。万仙阵之战时,金灵圣母曾与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对敌:“三位大士忿怒,各骑青狮、白象、金犼攻上前来,大战金灵圣母。圣母端然不惧,龙虎玉如意左右敲摇”(青狮、白象、金犼的道行修为并不弱于三大士本尊)

金灵圣母力战三大士之际,不料被燃灯道人用定海珠偷袭,当场命丧。后被封为坎宫斗姆,为星宿之首。

座下弟子有闻仲、余元。

无当圣母

自万仙阵一战中先行撤走,为截教保留下来一份生机。实力不详,但口碑甚好。

龟灵圣母

于封神之战力敌昆仑数位金仙,追杀阐教十二金仙之惧留孙,出了万仙阵往西方去。而后接引道人前来搭救惧留孙,以青莲托住其日月珠,西方教主又以念珠打其背,迫使龟灵圣母现出大龟原形,由此被擒。

西方教主本意“我同此位道友去会有缘之客”,阻止惧留孙伤其性命,而后唤西方白莲童子收之。且说西方白莲童子,将一小小包儿打开,俟收龟灵圣母,不意他走出一件好东西,甚是厉害,声音细细,映日飞来。怎见得?有诗为证:

声若轰雷嘴若雷, 穿衿度幔更难禁,食肉饮血侵人体,畏避烟 集茂林。炎热愈威偏聒噪,寒风才动便无情;龟灵圣母因逢劫,难免今朝万喙临。

话说白莲童子打开包裹,放出蚊虫,那蚊虫闻得血腥气,俱来叮在龟灵圣母头足之上,及至赶打,如何赶得散,未曾赶得这,那又歇满暸?不一时,把龟灵圣母吃成空壳。白莲童子急至收时,他也自四散飞去,一阵飞往西方,把十二莲台食暸三品,後来西方教主破暸万仙阵回来,方能收住,已是少暸三品莲台,追悔无及。正是:九品莲台登彼岸,千年之後有沙门。(出自明代《封神演义》第083回 叁大士收伏狮象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