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忘我的状态,捕捉谈判中的转机 | 谈判者的心流 第二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538篇推文。

全文共3100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1 引言

万维钢老师在他的精英日课里说,

“心流”是过去三十年最引人入胜的心理学概念之一。

所谓“心流”,就是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这个挑战时,你可能会进入的一种状态。

在这种状态里,你会忘记自己,忘记时间,你能体察到所有相关的信息,不管工作多复杂你都毫不费力,而且有强烈的愉悦感。

它并没听上去那么玄乎,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这种状态的体验。

比如,

老屠工作一天疲惫不堪,终于坐下来歇一会儿的时候,他会拿出手机打一盘“王者荣耀”;

他的排位赛打的特别好,无论是射手、坦克还是辅助,一盘打下来酣畅淋漓,让他忘了时间,一转眼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再比如,

老刘喜欢一早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小说,一壶茶一包烟一整天,当一个章节一气呵成之后,他从房间出来才发现太阳已经落山了。

在古代思想家的记录里,表达“心流”最贴切的例子,莫过于“庖丁解牛”。

梁惠王的御厨房里,有一个姓丁的厨子,宰牛时运刀技术出神入化;

梁惠王感叹他的本事匪夷所思,庖丁却说,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我不用眼睛看,而是用直觉应对(“神遇”),看上去不能下刀,但直觉告诉我如何继续。

“心流”(Flow)一词源于西方,但却和庄子提出的“遇”字,不谋而合。

中国人讲究“可遇而不可求”;

“遇”字,表达的是蹑空行步、自由自在的状态;

“心流”,表达的也是如水般自然流淌,不假外求的体验。

这是一种“忘我”之态。

2 谈判者的心流

我们依然在“谈判者的心流”这个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哈佛大学的“哈佛谈判工程”。

“心流”(Flow)一词,被著名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教授引入来定义人类经历“最优体验”的一种状态。

它也被称为“心熵”或“精神熵”,是借用热力学中“熵”的定义来类比的。

“熵”是热力学用来描述混乱状态的一种量度;

状态越有秩序,熵越低,状态越混乱,熵越高。

多日不整理的书桌就会从整洁变为杂乱无序的样子,是为“熵增”;

人们有意识地进行体育锻炼,和衰老相抗衡,是为一种“熵减”。

人的大脑也有类似的精神规律,过多的资讯对人们的意识造成威胁,将导致内心失去秩序,称为“精神熵”。

人类最不堪大量信息闯入的一类人被叫做“精神分裂者”;

“精神分裂患者”不由自主地注意到所有不相干的信息,并不知道如何是好,他们将此表述为,

事情太快地涌进来,我失去控制,终于迷失了......

而“心流”状态正是降低精神熵的一种行为,它能关闭大脑前额叶皮层的一部分功能,有能力对外来信息做筛选。

比如,

在谈判思维里,谈判者的心流状态能帮助屏蔽掉“过去”和“未来”的信息刺激,只关注“当下的机会”。

接下来的故事,来自哈佛谈判工程的威廉教授;

他的一次亲身经历,把“谈判者的心流”状态切实表达了出来。

3 忘我之态

威廉教授曾受联合国和卡特中心的邀请,为委内瑞拉的政治危机提供谈判的第三方咨询服务。

当时的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拉斐尔·查韦斯,正处在委内瑞拉内战即将爆发的火山口。

首都加拉加斯的街头,一半的民众举着大旗要求查韦斯总统下台,另一半的民众则全力高喊,支持查韦斯总统连任。

举国上下一片狼藉,人们全副武装,内战爆发的传言四起;

这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威廉教授就是在这样的时候,被叫去查韦斯总统官邸,给他出一些专业意见,看看有没有可能缓和冲突,避免战争的爆发。

可威廉教授自己知道,这并不容易。

谈判咨询这个事儿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当人们给你打上一个“谈判咨询专家”的标签,你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手持秘密武器”的人;

好吧,你不是专家嘛,说说吧,你有什么招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可实际上,谈判咨询并非是这么回事儿。

这天底下没有任何两场谈判的具体内容是一样的,换句话说,没有任何一个谈判策略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谈判咨询专家”可能更像是一名心理医生,他会引导谈判者做全面的思考,尝试尽可能多的谈判思维,寻找谈判突破点。

威廉教授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一样担心。

因为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国家的总统,到底自己该怎么提供意见才能被对方接受?

威廉教授心里毫无把握。

按照习惯,在去加拉加斯的前一天,威廉一人来到公园里静思;

他认为,查韦斯总统一定很忙,能给自己的时间一定很短,所以需要整理一个能在几分钟内说完的关键话语。

正在脑中琢磨着这些话,威廉教授转念又一想,也许这么做并不合适。

在几经思虑之后,他决定反其道而行,

嗯,我不会主动给任何意见,除非他要我说。

第二天,威廉教授来到总统府邸,府外大批的反对者举着标语在示威;

查韦斯总统在一间华丽的会议室里接见了他。

威廉教授首先感谢查韦斯总统的邀请,表示这是自己的荣耀;

随即,他代卡特总统表达了慰问。

查韦斯总统致谢,他见威廉教授并未主动说什么,就开始闲聊;

查韦斯提到了自己四岁的女儿,碰巧威廉也有一个同岁的女儿;

家庭生活的相似让这场对话有了一个很自然的氛围。

查韦斯总统又聊到了自己的生平,他曾是一名上校军官;

因为上级命令他射杀平民,查韦斯一怒之下率领部下发动军变反抗,失败后被抓进监狱。

当查韦斯从监狱释放后,便投身于政治,参加总统竞选。

查韦斯总统告诉威廉,自己非常崇拜拉丁美洲的先驱,西蒙-玻利瓦尔,渴望像他一样解放受难的民众。

这场谈话至此,一直都是查韦斯在滔滔不绝地说着,威廉教授只是认真地、静静地聆听,不时地点着头。

查韦斯突然停了下来,转过头对威廉教授说,

好吧,威廉教授,你对委内瑞拉现在的局势怎么看?

威廉教授平静地回答,

总统阁下,我曾在很多国家参与过类似的局面,事实告诉我,一旦战争爆发,局势将更加难以收拾;

我相信,现在,在战争爆发之前,正是您最好的时机来阻止它。

查韦斯总统皱眉,继续问道,

如何阻止?

威廉教授继续回答,

和反对者开诚布公。

查韦斯总统显得有些不悦,反问道,

和他们这种叛徒谈判?你知道他们对我做了什么?一年前,就在这个屋子里,就是这些叛徒想要刺杀我!

威廉教授沉默下来,他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当下的机会”,

我非常理解,这些人背叛了您,任何人都没法再去相信背叛自己的人,更何况还要去和他们谈判。

查韦斯总统使劲点了点头,喊道,

就是啊!

威廉教授还在敏锐地捕捉那个“当下的机会”,那个最合适的切入点,突然他想到了一个问题,

总统阁下,既然现状是如此不信任,那么假如对方可以释放一些信号,我是说假如,您觉得哪些信号会让您觉得对方有诚意改变?

查韦斯总统显然未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信号?信号......

在沉默了半分钟左右后,查韦斯回答,

假如他们有诚意,那就立马停止在电视上叫我“猴子”,也马上停止那些军人在电台发表的狗屁言论!

在这之后的几分钟里,查韦斯总统越说越来劲,他索性委托他的内政部长和威廉教授一起,具体草拟一份方案;

他要求这份方案能够把双方重建信任、缓和危机的做法,枚举出来;

查维斯总统还要求他们能够在第二天就完成这份方案。

威廉教授知道,一场动乱的转机终于出现了。

当威廉走出总统官邸,他看了看手表,发现已经两个半小时过去了。

刚才的谈话,威廉教授全神贯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捕捉那个“转机”。

这两个半小时就好像弹指一挥间,威廉教授完全进入了“忘我”的状态。

他很清楚,如果自己按照一开始的计划,上来就把准备好的意见“背”出来,估计这场谈话不会超过五分钟。

因为那样的做法,会让威廉被“过去”和“未来”的噪音干扰;

要么是担心自己准备的意见到底是不是满足总统的需求?(对过去的担忧)

要么是担心自己会不会说出什么不合适的话,惹恼这位总统?(对未来的担忧)

而不同的是,威廉能够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屏蔽掉这些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机会”中,寻找突破口。

4 小结

活在当下,是人们的共识;

谈判也要聚焦“当下的机会”,这是谈判者的心流。

-

这里是“谈判思维”!

“谈判者的心流 第二篇” 待续

--- 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