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电网改造惠及万千农户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常云亮 通讯员 朱西权)元旦刚过,记者来到位于冀东平原的滦南县佟狼坨村采访,放眼望去,一片片浇过封冻水的冬小麦长势喜人,田间地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个个“白盒子”,村民称它为“自动刷卡机”,村委会副主任谷世忠告诉记者:“用卡在‘刷卡机’上一刷,就能自动出水灌溉,非常方便。”“小麦喝足了‘越冬水’,我们的心里就踏实了。机井通电可给我们带来了大实惠,农网改造给我们农民真是办了件大好事儿!”

佟狼坨村机井通电,是我市农村电网改造施惠于民的真实写照。据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山供电公司总经理曹伟介绍,从2016年开始,唐山供电公司启动了农村电网“2016年第二批中心村项目”及“机井通电”项目建设“两年攻坚战”,到2017年底,累计投资15.04亿元,完成改造升级工程998项,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92项,农田机井通电1725眼,供电可靠率较2015年99.9611%提高到99.967%。

农网改造升级,是加快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有针对性的拉动区域特色经济,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为了确保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按照计划时间节点完工,唐山供电公司加强对项目的跟踪管控,确保工程平稳有序推进。公司深入开展“工厂化预制”工作。在市区及曹妃甸分别建成450平方米和495平方米的工厂化车间试点。工厂化车间建立后,制作效率为普通人工的8到10倍,极大地提高了现场施工建设速度,缩短了停电时间,减少了因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为工程如期完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农网改造,解决了农民的用电问题,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佟狼坨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共有农田2700余亩。为了灌溉,该村先后打了30余眼机井,依靠照明电及村民自建的简易低压线路或柴油发电机供电。每到抗旱季节,设备重过载、低电压现象频发,用电高峰时,跳闸断电成了家常便饭。村民佟艳明家里种着20亩地,家里的2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灌溉成了全家一年到头最头痛的事儿。机井通电工程的实施彻底解决了灌溉难题。冀北滦南县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崔江涛说:“为保障村民能够用好电,我们新装了2台100千伏安的水利配变,架设高、低压线路总计3.5千米,并确保线路架到机井旁边,缩短灌溉供电半径,真正实现‘有井可供、有水可抽’。”谷世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用柴油机抽水浇地,一亩地浇一次水大约需要消耗4升柴油,油钱就要30块钱,机井通电后,每亩地用电量在10千瓦时左右,费用也就5块多。按照1亩地平均全年灌溉7次算,每亩地全年最少节省140块钱。

农村电网改造,促进了旅游等特色经济的发展。每年的六七月份,正是旅游旺季,迁安市山叶口村村民王近东忙得不亦乐乎。村子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后,务农为主的老王办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当地特色山货,但是因为供电无法保障,令老王头痛不已。老王颇有感慨,“以前,跳闸停电就是家常便饭,空调没法开不说,冰柜也带不起来。现在呀,我这十几个屋子的空调同时开都不成问题,来光顾的客人比之前多了1倍。接下来,我还打算扩建,增加一些民宿项目。”据迁安市大五里供电所所长高晨光介绍,改造前,山叶口全村仅靠1台200千伏安的变台供电。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迁安供电公司将其升级为400千伏安的箱变,同时新装1台400千伏安箱变,确保了有效供电半径。村委会主任付永开心地说:“现在村民用电完全不愁,农家乐也发展成了产业。”

农村电网改造还推动了偏远山区农村“煤改电”及大气污染防治,减少了散煤燃烧污染。在迁安市中小学燃煤锅炉改造项目中,唐山供电公司为70所中小学校合计新装71台变压器,目前已全部完成工程验收送电。滦南县中小学校电采暖项目采用了光伏发电 碳晶电采暖技术,在实现多能互补的同时,既解决燃煤锅炉环境污染问题,又能保证供暖质量,还降低了用户侧能源消耗和采暖费用。2017年,唐山113所中小学校,59所乡镇机关、卫生等系统的电锅炉替代燃煤锅炉改造,共计改造采暖面积24.16万平方米,预计年减少燃煤23600吨,减少污染排放16048吨碳粉尘、58823吨二氧化碳、1770吨二氧化硫、885吨氮氧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