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天津电力:服务新能源 助推“新基建”
(通讯员 刘宏喆)12月22日,天津地区“十三五”充电桩布局建设工作全面完成,天津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走到全国前列。今年4月,天津市政府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签署《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能源革命先锋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提出“支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合作、业务合作、资本合作,加快新型基础设施项目配套电网工程建设。”
设施建设:需求在哪里,网络到哪里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是天津市二十项民心工程之一。2018年,天津市政府出台《天津市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将“村村通公交”“充电桩建设运营”等战略纳入政府规划统筹推进实施,把传统公交站与充电桩相结合“打包”送到了村民“家门口”,满足了新能源公交车的用能要求和市民绿色出行的意愿。
天津市公交集团算了一笔账,同样是行驶100千米,纯电动公交车要比燃油车节省五六十元。从环保角度来看,纯电动公交车按照年均运营里程4.4万千米计算,与燃油车相比,每辆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24吨。同时“村村通公交”后,站线延长了,老百姓和企业都享受到了绿色出行的实惠。目前,天津市累计建成公交充电站110座、村村通客运站20座,为天津市近3500辆公交车提供充电服务,每日可服务市民约120万人次。
近几年,天津市的充电设施数量持续增长,但设施布局不合理的情况仍然存在,导致客户充电难和充电桩没有被充分利用的矛盾出现。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天津电力”)充分利用能源领域大数据资源,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采用外网公开地理信息接口、数据和现有的电力大数据开展融合分析,同时积极协调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获取基础数据,经过分析建模,成功建立了充电桩建设合理性评价分析模型。该模型充分发挥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作用,对充电桩利用率进行评价,自动分析判断选址位置的合理性,并给出优化建议,在优化充电桩布局、节省充电桩建设成本、提升充电站利用率的同时,也为广大新能源汽车车主充电带来了便利。随着“新基建”深入推进,国网天津电力将通过挖掘电力大数据价值,推动充电桩规划及建设更加“精耕细作”。
据了解,2011年以来,天津坚持“适度超前、以桩等车”的原则,在国内率先探索“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加快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努力做到“需求延伸到哪里、网络覆盖就到哪里”。“十三五”期间,天津积极开展充电设施建设,建成“0.9、3、5”(中心区0.9千米、市区3千米、郊区5千米)充电服务圈,率先在国内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全覆盖,过境高速充电网络全覆盖。预计到2020年年底,服务范围内将累计建成充电站1040座、充电桩8303个,全方位助力市民绿色出行。
智慧运营:保用户满意,助服务升级
应用智慧能源控制技术,可以推进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探索构建“网、源、荷、储”协同互动充电新格局。
以V2G技术为例,该技术将电动汽车接入新型车网互动充电桩后,除了可以充电,还能把电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变为“充电宝”。电动汽车车主可以选择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充电,在高峰时段向电网送电,此举不仅能够缓解电网高峰的供电压力,还能在电网发生故障时支撑紧急状态下的用电需求,同时车主可以通过峰谷电价差获取收益,实现了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双向有序互动。
目前,国网天津电力正在加快推进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系统建设,车主届时可通过移动终端App设置用车时间,充电桩根据峰谷电价情况自动调节最优充电功率。
同时,国网天津电力也在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在充换电领域的应用,利用科技手段不断降低公交充电站运营成本。今年5月,智慧公交充电机器人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投入应用。智慧公交充电机器人搭载智能机械臂、视觉传感器、5G通信模块等先进设备,可以智能感知公交车辆停靠位置并准确识别车辆充电口,利用机械臂完成插枪、充电至满电拔枪的整个过程。该项目的研发将大大提高充电站自动化水平,提升充电站安全管理能力,降低综合运维成本,公交充电站人工24小时值守现象将得到改变。
此外,智慧公交充电机器人还可利用夜间低谷电价有序充电,节省充电运营成本20%。其自身搭载的各类摄像头与传感器可与充电站内的监控设备联动,24小时不间断完成站内状态的实时监控与危险火情告警,大幅提高了充电站自动化水平和安全运营能力,每年可降低运营成本15万元。
“十四五”时期,是新能源汽车充电量和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充电市场竞争格局塑造和定型的关键时期,充电出行业务板块迎来巨大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