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治理“稳压器”石嘴山医调委8年化解426起医患纠纷
2012年8月,石嘴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截至今年5月底,共受理医疗纠纷案近500件,经调解,帮助医患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426起,调解结案400余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0%;督促医疗机构支付受害患者赔付额达1689万元,未发生一起闹访缠讼反复事件,调解成功的案件无一例反复,无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解决了人民调解领域的“疑难杂症”,达到了“调解一起纠纷,宣传一部法律,教育一片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效果。
“柔性”调解赢得群众信赖
2019年,患者刘某因流涕伴头痛入住辖区某医院,做了鼻腔鼻窦肿物摘除和修整手术后,却出现左眼外展受限,不得不多次到其他医院诊治。患方认为,是鼻腔手术导致其左眼无法恢复正常转动,且左右眼视物模糊,因此与手术医院发生医疗纠纷,要求医院赔偿30万元。后经司法鉴定,刘某左眼斜视状态构成10级伤残,经医学专家评鉴,医方存在过错。后经石嘴山市医调委调解,最终帮助医患双方签署赔偿协议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石嘴山市医调委的成立,为医患矛盾双方建起“缓冲区”,架起“稳压器”,为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探索社会治理创新经验。8年来,石嘴山市医调委采取情理法“柔性”调解方法,及时化解医疗纠纷,逐步规范受理、调解、赔付工作流程,建立纠纷来电来访登记,回访督促、案件研讨等制度,依法、依规、依情、依理采取说服教育、疏导等方式解决医疗纠纷,用真情化解医患矛盾,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国家信访局领导到石嘴山市医调委视察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时,对医调委坚持依法调解、调赔结合原则,化解大量医疗纠纷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石嘴山市医调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做得好、做得实,特别是运用‘调配结合’机制,破解了‘医闹’上访,依法化解和处置矛盾纠纷,开启了参与社会治理化解医疗纠纷新模式,保障了患方的合法权益,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宁具有重要意义。”石嘴山市医调委主任刘建文对记者说。
将人民调解引入医疗纠纷化解领域
医疗纠纷是比较特殊、比较复杂的社会矛盾纠纷,备受关注。以往处理医疗纠纷,主要通过患者与医院自行协商、政府和卫生部门行政调解、司法诉讼3个传统途径解决。解决不了,患者找卫生行政部门或政府部门投诉,仍然不满意的,只能到法院提起诉讼。大多数患者由于等待时间较长导致积怨越来越深,容易引发恶性刑事案事件。
如何破解这一社会治理难题,石嘴山市司法局指导石嘴山市医调委探索出化解医疗纠纷的创新“石嘴山社会治理模式”,创造性地将人民调解引入医疗纠纷化解领域,成立独立于医患双方的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构——石嘴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第三方专业人民调解组织,针对群众、医患双方普遍存在的质疑与不信任,通过持续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医调委的中立性、自愿平等性、免费高效性和法律保障性,了解人民调解的独特优势,从而扩大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在社会上的知晓度。
石嘴山市司法局领导和医调委工作人员坚持每年对医疗纠纷相对较多的医院进行回访,就医疗安全、内部管理、服务质量、群众意见、医调委服务医院和患者等问题与医院进行座谈交流,共同探讨、分析、完善相关措施。同时,就赔偿到位情况、工作满意度等征求患者的意见建议。鉴于调解协议只具有合同效力而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达成调解协议后,鼓励双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对调解协议书进行司法确认,并帮助完善相关材料。对于外地患者,提前与法院预约司法确认时间,确保当天进行,免除患者来回奔波。
建起医患矛盾缓冲区
谈起化解医疗纠纷的“石嘴山社会治理模式”,刘建文表示,2012年8月,面对日益凸显的医患矛盾,石嘴山市成立医调委。经过8年探索实践,逐渐摸索出“真心、热心、耐心、公心”的医疗纠纷调解心得。在医调委介入之前,真正让医院认可正常解决的案件不到20%;随着医调委介入,这个比例目前已上升到90%。在他看来,医调委不仅建起医患矛盾缓冲区,更为医患双方搭起“稳压器”。
刘建文表示,过去走诉讼程序,一起案件耗时2个月,成本近5000元,当事人还需聘律师,结果如不满意,还会埋下隐患。而医调委调解完全免费,达成调解协议后很少出现“反弹”,既节省政府支出,又方便了百姓。
石嘴山市司法局局长孙云霞表示,及早将医患双方引入调解程序,把问题解决在初发期,避免矛盾复杂化、扩大化。同时指导建立完善从受理立案、专家评定、依法调解到保险理赔等一整套工作机制,保证依情依理、依法依规解决问题,走用法治化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的路子,有效化解医疗纠纷矛盾,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近2年来,石嘴山市司法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重点工作目标,各项业务工作取得新成效,为石嘴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推进平安石嘴山、法治石嘴山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作出贡献。
来源: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