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装电力设备原来交19万元,现在降到0元!上海营商环境正在不断优化。这是近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办的“大数据时代的营商环境变革”高层研讨会上谈到的信息。

在研讨会上,上海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葛东波从“获得电力”指标切入,谈了上海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改善:就像我们过去装电话要给电话初装费,中小企业要获得电力原来也是有费用的,现在是免费的。此外,原来小企业获得电力要办手续,要跑好几趟电力公司,现在也不需要多次往返电力公司了。价格降了,程序减少了,这些给中小企业带来了不少获得感。葛东波认为,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重要的是弄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对此,葛东波给出了一份面向4000余家企业的企业服务需求调查结果:研发创新、政策解读、知识产权,排在企业需求的前三位。建设上海企业服务云,打造电子政商服务平台的目标,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服务便利化,通过提供一站式政策服务、一网式的专业服务、一门式诉求服务,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统计学与数量经济研究室主任韩清研究员看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表现。营商环境报告正是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评估结果,这些报告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营商环境专项评估报告,最有名的当然是世行的,即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估报告。第二类是许多机构发布的各种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这些报告里面往往都会涉及到营商环境的指标。韩清认为,就开办企业而言,从一些项目指标来看,上海营商环境已经很不错了。但与此同时,上海优化改善营商环境正在进入一个深水区,更应该关注和解决的是税收、跨境贸易以及保护少数投资者等。在这个深水区,会涉及到非常多的综合性的法律法规,需要更高层面的统筹。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张晓娣副研究员表示,上海在许多国际公认的评价指标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面向未来,还应聚焦企业在沪投资兴业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系统实施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对一些跨领域的难点问题进行革命性的流程再造。当前,还存在一些制约上海营商环境提升的体制机制问题,包括: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法规存在较大调整优化空间;事中事后监管体制的完善尚需进一步破题,比如,监管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割裂与协调不足,市区两级政府权责划分不够明晰合理,监管路径不够明晰造成审批让位和监管缺位并存等。对此,她建议,要全面深化机构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要推进政府监管流程再造,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能力;要加强法制环境建设,提高市场监管与执法的透明度,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与保护示范高地,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化进程等。

海大数据联盟秘书长、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主任周曦民认为,优化营商环境还应当用好大数据这个技术手段。在大数据时代,政府效率、法律环境、知识产权、人才流动以及产业链聚集方式等方面,都可以用海量多元的大数据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及时同步观察和追踪。未来,在改善营商环境上,必须要构建优质的营商便利的分化体系和系统,提升企业公众在政府办事的便利度、满意度。而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也需要大数据的帮助来更便捷高效地找到真问题,找出好方案。上海嘉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沈丕豪表示,运用多源数据融合以及大数据技术和工具为客户提供专业数据服务,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趋势。在社会监测舆情方面,通过实时监测,辅助政府进行智慧决策,处理危机,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在经济数据方面,为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整合经济、法律、政治、外交等各方面资料,提供智能数据检索、查看、推荐与推送功能,为国际经贸治理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都具有重要价值

研讨会由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大数据联盟主办,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大数据公司等实务界代表共100余人与会。

(栏目邮箱:[email protected]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李小佳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