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发展 核电并非包治百病
这次电力限制说明,核能的容量是有限的。火力发电仍是主力军,沿海一些核电大省,如浙江广东这次也受到了限电的冲击,而且核电建设成本高(单次投资至少200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建设,一些内陆省份更不必痴迷于核电站的建设。
核电的建设应该和当地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相匹配。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工业用电需求量非常大,对电力的稳定性要求也高。核电与水电相比,优势是没有枯水期,核电与风电和光伏相比,发电不存在间断性。核电稳定性的优势决定了它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清洁能源。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应该放弃核电。放弃核电,意味着要拿其他发电方式弥补的空缺。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火电发电不仅受限制,还有被进一步压缩的可能。除非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其他新能源发电取得巨大的发展,足以替代核电。所以说,短时间内,中国不会放弃核电。贸然放弃核电的代价,我们是无法承受的。
核电只是我国发电方式的一种,比较适合那些沿海资源少,财政充足的省份,这次限电,核电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果没有核电会限的更狠,我国在核电站建设规模上并不小,去年首次超越法国居世界第二,但是不到我国总发电量的5%,要知道法国的核电占比高达70%,内陆省份,能源相对充足,更适合改进火力发电厂,减小污染,或者探讨其他新能源发电方式,单次投入较小,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