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入运行前的检查

电力电缆运行前应对整个电缆线路工程进行检查,并审查试验记录,确认工程全部竣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质量达到有关规定后,电缆线路才能投入试运行。检查内容如下。

(1)电缆排列应整齐,电缆的固定和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有关规定,电缆应无机械损伤,标志牌应装设齐全、正确、清晰。油浸纸绝缘电缆及充油电缆的终端、中间接头应无渗漏油现象。

(2)充油电缆的供油系统安装应牢固,无渗漏油现象,供油、压力报警及测温系统的安装应符合设计图纸,油压整定值及电接点压力报警值应符合要求。充油电缆的油压应正常,油压报警系统应在运行状态。

(3)35kV以上交流系统中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的连接与接地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质量应良好。

(4)电缆沟及隧道内应无杂物,电缆沟的盖板应齐全,隧道内的照明、通风、排水等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5)直埋电缆的标志桩应与实际路径相符,间距符合要求。标志应清晰、牢固、耐用。

(6)水底电缆线路两岸、禁锚区内的标志和夜间照明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7)电缆的防火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质量合格。

(8)电缆线路的试验项目应齐全,试验结果应符合要求。

二、试运行中的检查与测试

1.试运行中的检查

(1)电力电缆带负荷试运行后,应检查电缆的负荷电流,其值不应超过电缆的持续允许载流量。

(2)检查油浸纸绝缘电缆、充油电缆及其终端、中间接头的外部,应无渗漏油现象。对终端铅封部分、瓷套上下法兰密封处、供油管路的接头及焊接部位应特别加强检查,因为这些部位最容易发生渗漏油。

(3)充油电缆带负荷后应定期检查压力箱油压的变化是否正常。对于一个回路的三相充油电缆,其三个独立的供油系统的压力变化应基本相同,如有显著差别,则表示已有不正常情况产生。运行时压力箱的压力以一定的滞后时间随着负荷电流的增加而上升,如压力表指示压力连续下降时,表明电缆某些地方可能发生漏油,应进一步检查漏油点。电缆只发生微量渗漏油时,只要压力箱尚能供油给电缆以补偿漏去的油量,而油压又能维持在最低允许值以上时,即使在漏油的情况下,电缆还可以维持运行,此时应加强油压监视,并作好准备,安排适当时间进行处理。如果需要对电缆补充油时,必须使用同一产地、同一型号的电缆油,并经过真空去气处理后,才允许补充到压力箱内。

(4)电缆在负荷电流下,由于导体电阻的损耗、绝缘介质的损耗以及金属护套和金属铠装的损耗,使电缆发热,温度升高。温度过高将使电缆绝缘加速老化。为了使电缆安全运行,应限制电缆导体的运行温度。电力电缆的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附录B所列数值。35kV以上重要回路高压电缆宜装设有效的测温装置,以便在运行中对电缆进行监测。

(5)110kV及以上电压的直埋电缆,当其表面温度超过50℃时,应采取降低负荷电流或改善回填土的散热性能等措施。

(6)电缆同地下热力管道交叉或接近敷设时,电缆周围的土壤温度,在任何时候不应超过本地段其他地方同样深度的土壤温度10℃。

2.35kV以上交流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和电流的测试

金属护套两端接地的电缆线路,当负荷电流接近额定值时,可分别测量两端接地线的环行电流,其值相差应很小。如果相差很大,说明接地不良或护层绝缘有损坏。对于护层一端接地的电缆线路,在额定电流时,测量直接接地端接地线的电流,其值应为零,如果电流很大,说明护层绝缘损坏。另外可测量非直接接地端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相对地)和回流线接地的电流。对于护套交叉互联的电缆线路应测量各相金属护套电流、交叉互联处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及绝缘接头两侧金属护套接地电流。

3.充油电缆带负荷后的温度测量

充油电缆运行温度的监测,目前尚无成熟的经验,一般通过埋于金属护套外的传感元件来间接测量,传感元件可用康铜丝或半导体温差电阻。为了不损坏铠装层,通常将传感元件埋于金属护套接地端的终端尾管铅封以下的金属护套上。当电缆带上负荷后,测定电缆铜带的温度,通过查表换算到电缆导体的温度。在满负荷下测算出电缆导体的温度应不超过75℃。

表5-8~表5-11列出了充油电缆导体温度在75℃时的铜带温度。根据实测的铜带温度,可查该表求得电缆导体的温度,方法如下:如实测铜带温度为T′,根据电缆的规格及其敷设条件,查得表中的铜带温度为T,两者之差为⑽T=T-T′则此时电缆导体的温度为TC=75-⑽T

表5-8油浸纸绝缘铅护套无铠装充油电缆空气中敷设导体温度75℃、

环境温度30℃时的铜带温度(℃)

举例:

(1)一回220kV、无铠装、导体截面700mm2的充油电缆线路,空气中敷设,电缆间距S为250mm,电缆金属护套一端接地,实测运行电缆的铜带温度为40℃,试计算电缆导体温度。

查表5-8铜带温度为49℃,两者之差为⑽T=49-40=9(℃)则此时电缆导体的温度为TC=75-9=66(℃)

(2)一回110kV、无铠装、导体截面400mm2的充油电缆线路,直埋敷设,电缆间距S为250mm,埋设深度1500mm,土壤热阻系数ρ为1.2℃·m/W,电缆金属护套一端接地,实测运行电缆的铜带温度为53℃,求电缆导体温度。查表5-10铜带温度为65℃,两者之差为⑽T=65-53=12(℃)则此时电缆导体的温度为TC=75-12=63(℃)

三、交接验收应提供的技术资料

电缆线路竣工后,在交接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技术资料。

(1)设计图纸资料、电缆清册、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和竣工图。

(2)电缆线路路径协议文件。

(3)充油电缆线路的敷设布置图,终端、中间接头及供油系统的安装图,测温及油压报警系统接线图。

(4)直埋电缆线路的敷设位置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地下管线密集的地段不应小于1∶100,管线稀少且地形简单的地段可为1∶1000。平行敷设的电缆线路,可合用一张图纸,但必须标明各条线路的相对位置,并有标明地下管线的剖面图。

(5)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件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

(6)电缆敷设及终端、中间接头的施工技术记录:如电缆的规格、型号,实际敷设长度,弯曲半径,终端、中间接头的型式及施工日期,温度、天气情况,绝缘绕包的实际尺寸,填充的绝缘材料名称、型号,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处理方法和结果,充油电缆真空浸渍时间和真空度,电缆油型号等。

(7)提交下列试验记录:

1)电缆线路交、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记录。

2)高压单芯电力电缆外护套绝缘电阻及耐压试验记录,护套绝缘保护器试验记录。

3)充油电缆除以上两项以外,尚应提交下列试验记录。①电缆、终端、中间接头及压力箱电缆油的介质损耗因数和工频击穿电压试验记录;②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记录;③压力箱油压上、下限整定及油压报警系统调试记录;④电缆带负荷后导体温度测试记录;⑤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和电流测试;⑥电缆线路油流试验记录;⑦浸渍系数试验记录。